您当前位置:  首页   留学之声

留学之声

我的家在天津,高中毕业后来济南上学,与父母对泉城的情结有很大关系。他们都毕业于当时的山东医科大学,后来并入山东大学。我进入山东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后,也可以和父母互称校友了。
刚进入该项目学习,最大的不适应就是那些厚厚的英文原版教材,这更多的是源于心理上的先入为主,担心自己身单力薄,难以越过这一关。我想很多同学和我有一样的想法。由于同时开设的有针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英语课,我就充分利用机会,紧跟老师步伐,首先在阅读和词汇量方面取得突破。入学之后大约两个月的某一天,当我捧着厚厚的专业课教材时,我突然感到释然了。不仅是因为发现阅读教材内容不再那么吃力了,而且产生了一个念头:这些教材本身就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很好的读物,其涵盖领域如此之宽,为我打开了通向更广阔世界的大门。我将这一想法应用于实践,始终满怀好奇心去阅读每一本教材,抛开为学习而学习的观念。随着时间的推进,我逐渐得出一个结论:如果能够逾越语言的障碍,那些貌似可畏的英文原版教材将会为你呈现一条坦途;书中提及的每一条重要理论,都会借助丰富例证加以阐述。不要担心你的理解能力不够,不要在意某几个单词不懂,只要你的兴趣持久,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。
家在省外,除了寒暑假外,我很少回家,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内度过。教室、宿舍,两点一线,加上正常限度的课余生活,在该项目的两年时光转瞬即逝。然后被瑞津纳大学录取,顺利踏上赴加行程。直到那一刻,我觉得之前的一切经历都顺理成章。然而进入瑞津纳大学,开启海外求学的篇章后,我才体会到这样一句话:一个事物的意义往往都在之后被发现。这用来形容这这里的学习经历再贴切不过了。
就学习进度和难度而言,我来加拿大后几乎没有感到任何不适。这不能不说是在这个项目学习期间积累的宝贵财富,才使我能够从容处理所面临的问题。由于良好的学业成绩,我申请到萨斯克彻温省能源部的带薪实习机会。为期8个月的实习结束后,我正式被瑞津纳大学聘用,任职于国际学生录取办。我选择留在高校工作,并直接服务国际学生,一方面是因为我喜欢与年龄相仿的学生交流,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;另一方面,我也希望凭借这一契机,为该项目学弟学妹们的留学之旅铺平道路。
回想过去这几年,从该项目到加拿大,从学生到高校工作人员,一路走来,没有离奇的情节,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,好似一场没有掌声的演出。沿着这条人生路线,我默默的朝着梦想前进。没有掌声,同样精彩。


(口述:王安珩,山东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2008级学生)


发稿日期: 2014-04-18

Copyright?2010 GSP.sdu.edu.cn All Right Reserved

山东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